人为什么会渐行渐远,直至走散
在我的印象中,说朋友关系渐行渐远的代表,自当是鲁迅《故乡》中写的关于自己儿时玩伴:闰土。小时候,年纪相仿的两人,一起在雪地捕鸟、海边拾贝、看鱼儿跳,是闰土口中的“迅哥儿。”三十年后的重逢,从闰土嘴里出来的却是一句“老爷”。一层厚厚的壁垒横在了两人之间,再也回不到当初。
查阅资料,发现这种“无奈”苏轼也是经历颇多。据悉,苏轼可以说是广交天下好友,上至皇帝百官,下至贩夫走卒,都倾心待之。
苏轼与沈括之间,或许可以成为代表。两人均是翰林院上班的同事,平时相交甚好,一起谈论诗文,一起喝酒下班。在那段时期,关系是相当融洽。
可随着苏轼被外放,这薄弱的友谊开始变味儿了。沈括在京城深受王安石器重,以至于后面每日所想,皆是富国强兵、落实新法。
而苏轼的外放,让他得以在民间看见真实的场景。也看见了新法落实的弊端。这里,就已经有了意见分歧。
沈括去杭州巡查的时候,还是很在意的看望了苏轼,而苏轼则是热情接待了昔日好友。这种好,是无所保留的好,以至于无话不谈,将自己讽刺新法的诗也给沈括看。
殊不知,这里就已经埋下了祸根。此时的沈括那是王安石眼前的红人,也是新法的先锋。苏轼说这些,就已经是将两人的身份明确推向对立,昔日的好友算是变成了敌人。回京之后的沈括,将苏轼写的诗句上告朝廷,这也是“乌台诗案”的开端。
如此说来,也就是每个人的经历不同,以至于人生都是不同的,我们在路上吸引的,都是相同的那一段。
曾在某乎上看到过一段话:你敬畏天理,他崇拜权威,这是世界观的不同;你站在良知这一边,他站在赢者一边,这是价值观不同;你努力是为理想生活,他努力是为做人上人,这是人生观的不同。
三观不同的人,连吵架都吵不明白,何况是一起交流做朋友呢?就像《世说新语》中记载的:管宁与华歆同在园中除草那般。
有道是“相聚在风中,聚散不由你我。”人世的变迁,会带动许多东西的改变,迎来送往也成了常见的必然。
22
04月
2022-04-22 09:04:53
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