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柱清香通神明的秘密:为何民间说"隔香不受供"?
前面的文章,我们说到了“隔香不受供”这一话题,这个话题,在民间与道教,有着不同的含义与解释。
篇幅原因,上一篇文章我们只说了其中一种含义,这篇文章我们继续分享另外一种含义,这看似简单的民俗禁忌,实则蕴含着中国香火文化最深层的宇宙观。
《云笈七签》载:"香者,天地之信使也。"道教认为燃烧的香柱是三维空间向高维传递信息的"量子通道",袅袅青烟实为架设人神沟通的"炁脉桥梁"。
当香火上供出现异常,形成"隔香",相当于在能量通道中设置了结界屏障。
今日所说的“隔香不受供,”指祭祀时香烛摆放在供品内侧,会导致被供奉者无法享用供品。
再延伸一些的解释:根据传统习俗,供品应摆放在供桌内侧,而香烛需置于外侧。
这种布局被认为能避免香烛的烟雾阻隔供品与祭祀对象之间的联系,即“隔香不受供”。
清华大学量子研究所曾用激光干涉仪观测发现,正常燃烧的香火周围会产生稳定的0.3-0.5Hz低频磁场。
而出现"隔香"现象时,磁场频率会骤升至12Hz以上。这与道教典籍中"香断则炁乱"的记载不谋而合。
若遇隔香不必惊慌,可依古法化解:
1. 取无根水(雨水)顺时针绕香三匝。
2. 用朱砂在黄纸书写"𦰡"字符焚化。
3. 重新点燃"续缘香"时念诵:"一炁周流,再续天心"
《太上感应篇》云:"心香一瓣,上达九天。"真正的供养不在于香烛形式,而在于持守"敬、净、静"三字心诀。
保持供桌整洁、心念专注,纵有物理隔香,灵性通道依然畅通。
2025-04-13 10:14:23
目录 返回
首页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