庄子说这样可以“顿悟”
对于“顿悟”一词,道教好像说的比较少,佛教则是经常挂在嘴边,
不管是道教,还是佛教,其实“顿悟”都属于是“开智”的一种。
说的片面些,或许就是我们大人常形容一个孩子“忽然长大了”那般。
进而,我们各类资料对于“顿悟”从不吝啬词语,而如何顿悟,则鲜有描述。
最近翻看资料,发现道家的庄子其实也说过顿悟相关的话题,
并且给出了,如何做,才能顿悟的办法,我将其片面总结下,与诸位分享。
庄子在《大宗师》篇中说道:有一个叫卜良倚的人……,
有趣的是,读完该篇后,我从谐音上,将其读做了“不两,一”,也算是绰号了。
因为他做什么事都没有分别心,也不会三心二意,非常专注的一个人,
用我们现在人的话说,除了比较有慧根,也还有些傻傻的,
而就是这样的一个人,女偊给他指点了一下。通过七天的时间,他就顿悟了。
这个七天就是:外天下、外物、外生、朝彻、见独、无古今、不死不生,最后是达到了悟生死,
这个了悟生死,算是开悟的一个标志,能够了悟生死的人,
现实来说就两个办法,一个就是他遇到重大的挫折或者困难,
第二个就是具有这种道根或者慧根的人,做事情比较专注,能够守一的人。
可是在古籍《在宥》篇中,记载了黄帝问道于广成子的事,
黄帝问道于广成子时,广成子让他回去闲居三月,这三个月时间,黄帝什么都没有干,
就是面壁思过,再去找广成子时,便问他什么是治身之道,这也算是达到了悟生死的的境界。
如果说这些都是比较聪明的,有慧根的人,那对于我们悟性比较慢的人,又该怎么办呢?
其实也比较简单,那便是你要一心向道,说的直白些,也就是专注于某事。
在庄子《寓言》篇所述内容,就证明了这一点,颜成子游向他的老师去汇报自己悟道、顿悟、醒悟的这个过程。
他说:“一年而野,二年而从,三年而通,四年而物,五年而来,六年而鬼入,七年而天成,八年不死不生,九年而大妙”。
他用了八年的时间才了悟生死,进入了悟生死的阶段,
到了第九年就能感受到这种妙道之行,这是开悟比较慢的,
如果一个人比较有慧根。名师那么一指点,就相当于仙人指路,很容易就“顿悟”了。
像颜成子游用了八年的时间才能达到了悟生死的这种境界,
这就说明这个悟道与人的聪明才智没有太直接的关系,只要你一心向道,坚持某件事,
也一定会有大彻大悟的那一天,只是时间的问题,正所谓“努力就会有回报”。
老子曾说:“古之善为道者,非以明民,将以愚之”。
简单理解,就是并非每一步都要有人来指导你,而且你不需要刻意使用你的聪明才智。
只要你一心向道,不可须臾离也。你一定有开悟的那一天,就像颜成子游说的:五年而来,六年而鬼入。
在说的简单直白些,就是“勤能补拙”、“学杂不如专精”。
当我们认定一个目标并且拼命去做的时候,就注定了一定会成功的。
2023-04-07 18:14:51
目录 返回
首页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