扫码

流水从不加班:为何越用力做好人,越做不好人

作者:玄青子|分类:一日一道|标签:一日一道

hebian(1).png

近期的文章,我都是从现实的角度与诸位分享,但是从某些好友的反馈来看,

好像又出现了认知偏差,这里我明确的给大家总结一下吧,
玄学与现实,就像是太极的阴阳两面,可以有此消彼长,但是不能脱离只留一个。
从现实的角度去理解玄学,从玄学的角度辅助现实,如此相辅相成,方为“道”。
今日,便是想与诸位聊聊较为常见的一个话题——上善若水。
诸位可曾有过这般困惑?有时我们绞尽脑汁想办好事、存善心,
结果却事与愿违,甚至适得其反;
而某些不经意的举动,反而成就了意想不到的善果。
《道德经》有云:"上善若水。水善利万物而不争,处众人之所恶,故几于道。"
水,从不刻意彰显自己的"善",却成就了至高的善行。
它流淌、滋养、包容,一切皆发于自然,如春雨无声润物,如江河不择细流。
shuji(1).png

刻意之善,常失其真

当我们过于执着于"行善"的形式与结果,善念便蒙上功利尘埃。

如同溪流若强求自身去浇灌每一株草木,早已在疲于奔命中干涸。

刻意求好,心便难以纯粹,行动也易显僵硬造作。

水之德,在于随方就圆,遇山则绕,遇壑则填,从不强求。
人若执意以己之"善"去强塑他人或环境,
便如逆流而上的孤舟,费尽心力却收效甚微,甚至激起逆反。
过度关注"我在行善"之念,精力便分散于自我审视与表演,
如同观水之人只顾欣赏自身倒影,却忽略了水本身的润泽之力。
其善行便如无源之水,难以长久。
zhu(1).png

无心之举,暗合天道

那些未加思虑、出于本然流露的善意,

恰似山间清泉自石缝中涌出,纯粹而清凉。

因无"我在行善"的刻意,故无滞碍,更能直抵人心,润物无声。

水之"善利万物",在于它只顺应万物需求与自然地势。
人若能如水般,在恰当的时机、以恰当的方式回应外界,
其"善举"便如顺水推舟,毫不费力却效果深远。
水成就万物,却从不宣称"这是我的功劳"。
无心之举因其无求,故无失落;
因其不居功,故其功业反能长存。
如同大地承载万物,默默无言,却成就了最宏大的慈悲。
pengjin(1).png

如何修习"水之善"?

莫将"行善"作为刻意目标,而是涵养一颗如水的平常心。

行动之前,觉察自己的起心动念。
是急于求成、证明自己?
还是真正源于对他人的关怀与对当下的回应?
让善念如泉涌般自然流出。
如水般柔软、包容、顺势而为。
关注事情本身的需求,而非执着于"我"该如何表现善心。
在他人需要时默默支持,在无人处亦自守清流。
做了便放下,如同水流过山涧,滋养了草木便继续前行,不恋栈,不回头。
真正的善行,其价值已在发生的那一刻圆满。
流水之善,从不加班加点地刻意奔忙。
它只是存在着,流淌着,便成就了泽被苍生的伟业。
大道至简,至善无形。刻意雕琢的"善",
如同盆景中扭曲的枝干,虽具形态却失却天然生机;
而无心流露的善意,却如深山古木,因循天性而参天蔽日。
我们无需刻意标榜善行,只需让心澄澈如初春山溪,
自然映照万物本真。善,终将在不经意间,
如晨露悄然润泽每一片途经的草叶。


26 07月

2025-07-26 22:53:59

浏览5 评论0
返回
目录
返回
首页
卦不敢算尽,畏天道无常:留三分敬畏,方得人间清醒

发表评论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