扫码

道系说“气”:风水讲的、修行练的、清浊之分,一篇搞懂

作者:玄青子|分类:道法交流|标签:道法交流

jiaoliu(1).jpg

与学生交流,说到打坐与气,深入交流之后,

发现不仅广泛,还较为复杂,多数人都弄不明白,
故而,我简单的总结了一下,准备与诸位简单说说。
作为普通人时,听得较多的,
应该是寻龙点穴时听风水师言“藏风聚气”,
或于丹道修行中闻师父说“炼精化气”。
这“气”究竟为何物?风水之气与修行之气是一是二?
常说的“清气”与“浊气”又当如何分辨?今日与诸位分说一下。
tuqi(1).jpg

万物本源:大道至简,一气化生
首先,需知我中华道文化之根基,皆源于“气”之哲学。
《庄子》有云:“人之生,气之聚也。聚则为生,散则为死。”
此言绝非虚言。在道门看来,宇宙天地万物,
皆由“炁”(qì)化生而来。此“炁”先于天地而生,
是构成一切的最基本能量和物质本源。
其后分化阴阳二气,二气交感,化生万物。
故而,谈风水、论修行,皆绕不开这个“气”字。
cehui(1).jpg

风水之“气”:天地环境的生命能量
诸位关注风水,无非是求家宅平安、事业顺遂。
风水的核心,正是察气、引气、聚气。
何为风水之气?此气为天地间流转的自然能量。
它运行于山川大地之间,藏纳于屋舍家宅之内。
风水师手持罗盘,观龙察砂,辨水点穴,究其根本,
便是在寻觅天地中生旺之气的运行轨迹与聚集之所。
如何感知?
你若走入一处场所,感到神清气爽、心境安宁,
这便是“气好”的表现,是生气、旺气。
反之,若觉压抑沉闷、心浮气躁,便是“气差”,
多有衰气、煞气聚集。所以看风水,
第一步常是“感”,而非即刻用罗盘。
如何应用?
风水布局,无论是摆放屏风、设置玄关,
或是调整家具方位、养植绿植,
其核心目的无一不是在引导生旺之气顺畅流入,滞留聚集;
同时化解、阻挡衰败煞气。所谓“藏风聚气”,便是此理。
xiuxing(1).jpg

修行之“气”:人身内在的先天能量
而修行人所练之“气”,则更侧重于人身内部。
何为修行之气?
此气,道门常写作“炁”,以区别于口鼻呼吸之“气”。
此乃先天之炁,是生命最根本的能量源泉,藏于肾,布于全身。
我们后天呼吸之气、水谷饮食之气,皆是为了滋养补充这先天之炁。
如何修炼?
修行之“炼气”,乃是通过调息(呼吸吐纳)、存思(观想)、打坐(静定) 等方法,
将后天的呼吸之气与先天之炁相结合,
充盈丹田,疏通经络,也就是气运行的通道路线,
最终达到炼精化气、炼气化神、炼神还虚的高深境界。
目的是强健体魄、延年益寿,乃至超凡入圣。
想要将之与风水气区分,可以这样去理解,
风水之气,是外在的环境能量;
修行之气,是内在的生命能量。
二者并非截然分开,外在环境之气会影响内在人身之气,此即“天人感应”。
xieyuhua(1).jpg

清浊之分:辨气之关键,就在身心感受

无论是外在风水还是内在修行,都极重“清气”与“浊气”的分别。

因此,我简单的将其整理成表格,便于大家对照查看,与区分。

特征
清气 (生旺之气)浊气 (衰煞之气)
外在环境
光线明亮,空气流通且清新,环境整洁,布局有序,草木生机勃勃。
阴暗潮湿,空气污浊或有异味,杂乱无章,噪音刺耳,植被枯萎。
身体感受
呼吸顺畅,身体放松,感觉舒适、安宁、有活力。
胸闷气短,身体紧绷或不适,感觉压抑、疲惫、烦躁。
心理感受
心神宁静,思维清晰,情绪平和愉悦。
心绪不宁,注意力难集中,易生负面情绪(焦虑、易怒、抑郁)。
来源
阳光、流水、绿色植物、洁净整齐的空间、善良积极的人。
垃圾、秽物、异味源、混乱的格局、尖角冲射(形煞)、负面情绪与口舌。
既然有了清气与浊气之分,那又如何培养清气,化解浊气呢?
这需要从多个方面去理解,从环境层面,风水角度去应用:
那便是要多通风采光:让新鲜空气和阳光进入,
此乃化解浊气最简单有效的方法。
其次是及时处理垃圾,整理杂物。
断舍离不仅是生活哲学,更是重要的风水实践。
而后是养植健康的绿植(如君子兰、富贵竹等),
摆放流水景观,活化气场。
较为重要的是,如遇尖角、路冲等,
可用葫芦、八卦镜、屏风等祥和之物化解。
从自身层面,修行角度去理解应用:
那便是尽可能每日早晨练习深呼吸,吐出浊气,吸入清气。
其次是心存善念:《太上感应篇》云
“心起于善,善虽未为,而吉神已随之”。
善念是人体最强的“清气”生成器。
而后每日静坐片刻养气,此时收摄心神,
便是最好的“养清气、排浊气”之法。
再有,须知过度油腻、腐败的食物,亦会在体内生成浊气。
写到这里,自认为算是交代清楚了的,
但是内容颇为繁杂,无法一次直接说清楚,
故而,有不明白的地方,大家可以评论留言交流,
亦或者是加群,加好友共同探讨。
望诸位善信能明辨清浊,善养吾气。
内修性命之元气,外择环境之生气,
内外兼修,方能天人合一,福寿康宁。

06 09月

2025-09-06 12:12:56

浏览10 评论0
返回
目录
返回
首页
中元节:幽冥之窗,人世之镜

发表评论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