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子登科原来是这么回事
说起“五子登科”这个成语,我首先想到的居然是家庭教育。不过从详情来看,教育还真是关乎甚广。
众所周知,在古代社会,“登科”也算是震惊天下的大事,不知多少的寒门想要通过“登科”来实现“出贵子”。
可是在那样的背景下,多少读书人的十年寒窗成了笑话,据说就连写下《游子吟》的孟郊也是先后参与了三次科举考试,且第三次才登科及第。
说起孟郊,我又联想到了亚圣孟子的母亲对于教育的典故,著名的“孟母三迁”可谓是家庭教育的经典故事。
要说教育出一位亚圣对于我们大多数家庭来说可望而不可即,那么五子登科呢?
根据《宋史.窦仪传》记载,五代后期时,在个叫窦禹钧的人,因住在燕山一带,故又名窦燕山。
他为人乐善好施,有五个儿子,分别叫窦仪、窦俨、窦侃、窦偁、窦僖。这五个儿子都品学兼优,都高中进士,都做了大官。
据史载,窦仪在后晋时中进士,在宋朝时官至礼部尚书,翰林学士。窦俨,也是后晋进士,历任汉、周、宋三朝,官至礼部侍郎。
窦侃,后汉进士,官至宋朝起居郎。窦偁,后汉进士,官至宋朝左谏议大夫。窦僖,后周进士,官至宋朝左补阙。
当五个儿子均金榜题名时,侍郎冯道赠诗一首:窦燕山十郎,教子以义方。灵椿一株老,丹桂五枝芳。
此外,窦燕山还有八个孙子,也很显贵。他活了82岁,无疾而终。
《三字经》有:“窦燕山,有义方,教五子,名俱扬”的句子,歌颂此事。后来形成了“五子登科”的成语,寄托大家都期望自己的子弟像窦家五子那样锦绣前程。
2022-07-12 16:46:54
目录 返回
首页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